前言:近年來隨著冬蟲夏草的市場需求逐年增加,以及相關產品和應用研發持續推進,整體冬蟲夏草產量供給漸趨穩定,人工繁育技術已取得突破,實現了冬蟲夏草菌感染液的規模化生產,使人工培育的高品質冬蟲夏草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可能。預計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人工種植有望成為冬蟲夏草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我國冬蟲夏草產業鏈不斷完善,下游需求應用附加值提升帶動整體冬蟲夏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目前,我國冬蟲夏草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2018年以來出口量與出口金額整體呈現不斷增長態勢。
一、行業相關概述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冬蟲夏草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4-2031年)》顯示,冬蟲夏草行業是一個以珍稀中藥材冬蟲夏草為核心,集采集、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行業。冬蟲夏草是線蟲草科、線蟲草屬真菌,屬于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我國名貴的中藥材,與人參、鹿茸并列為三大補品。據醫學科學分析,冬蟲夏草含有蟲草酸約7%,糖類28.9%,脂肪約8.4%,蛋白質約25%,脂肪中82.2%為不飽和脂肪酸等,是著名的滋補強壯藥,具有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根據中國藥典記載冬蟲夏草性味甘、平,歸肺、腎經,具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的作用。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其主要的藥用功能有抑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抗腫瘤、腎功能維護等作用。
冬蟲夏草多生于海拔 3000~4000 米的高寒山區,主要生于草原、河谷、草叢的土壤中。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省(自治區)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
二、我國冬蟲夏草產量供給漸趨穩定,青海省具有顯著地域優勢
我國世界最大的冬蟲夏草生產國,其產量占世界產量的98%以上。近年來隨著冬蟲夏草的市場需求逐年增加,以及相關產品和應用研發持續推進,整體冬蟲夏草產量供給漸趨穩定。雖然2022年我國冬蟲夏草產量相較于前一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但由于冬蟲夏草的生長環境特殊,資源稀缺,過度采集和無序競爭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這些問題限制了產量的進一步提升。2022年我國冬蟲夏草的產量為115.72噸,較2022年下降了76.88噸。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國冬蟲夏草主要產地集中在青海、四川、云南、甘肅以及西藏這五個省區。其中,青海省的冬蟲夏草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具有顯著的地域優勢。
據了解,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物種、基因、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以冬蟲夏草為代表的道地藥材資源的主產區。冬蟲夏草在青海境內2市6州均有分布,總面積約7000萬畝,全省從事冬蟲夏草采集及關聯產業約50萬人。據統計,青海年產冬蟲夏草100-120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年產值近200億元,全省200多萬農牧民從中受益。
與此同時,目前國內冬蟲夏草市場仍存在較為嚴重的以次充好,高價背景下吸引了一部分外來人員采集,其欠缺采藥的專業知識,過度無序的采挖使草地裸露面積擴增、土地急劇沙化、水土大量流失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平衡。
三、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未來有望成為冬蟲夏草行業重要發展方向
冬蟲夏草生長環境特殊,供給特殊,目前市面上的主要以野生采集為主。按照采集方式不同,冬蟲夏草主要分為野生冬蟲夏草和人工養殖冬蟲夏草兩種。其中野生冬蟲夏草主要產于青藏高原等地,采集難度大,數量稀少,價格較高。而且當前,冬蟲夏草野生資源主要存在蘊藏量下降嚴重、過度利用化苗草和蛹、五省區聯動性不強、研究隊伍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冬蟲夏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藏區穩定發展。例如云南是我國古代記錄產冬蟲夏草的地區之一,是目前發表冬蟲夏草寄主昆蟲種類最多的省份。同時,云南也是冬蟲夏草的產地萎縮最嚴重的省份。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云南從1965年產區19個縣、年產量達15噸左右,到2010年以來產區僅有9個縣、年產量不足3噸。當前,加強冬蟲夏草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相對于野生冬蟲夏草,人工種植冬蟲夏草具有成本相對較低等特點,對生態保護具有一定意義。雖然當前由于其生長條件的特殊性和技術的復雜性,人工種植冬蟲夏草大規模生產和商業化仍然面臨挑戰,且成本較高,尚未實現量產。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有望成為冬蟲夏草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人工培育與野生冬蟲夏草比較
指標 | 人工培育冬蟲夏草 | 野生冬蟲夏草 |
藥效 | 正常藥效 | 現代分析證明,人工培育和野生冬蟲夏草在主要成分上無顯著差別 |
生長周期 | 1-6年 | 1-2年(根據寄主昆蟲種類) |
培育成本 | 15-75元(根據不同規格) | 約 5-10元人民幣/條 |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 | 破壞性很大 |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 |
促進生物技術發展 | / | 促進生物技術進步 |
重金屬污染 | 砷含量超標風險(高原土壤砷含量高) | 無任何污染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近年為了緩解資源壓力,企業和科研機構紛紛加大人工繁育技術的研究力度。目前已有企業實現了冬蟲夏草“整草”的規模化、營利化的人工繁育。例如2024年12月,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陳玉龍研究員團隊成功實現了冬蟲夏草菌感染液的規模化生產,年產量目前已能滿足噸級蝙蝠蛾幼蟲感染的需求,并已建成年產50噸級的技術體系。
據了解,該感染液菌株純粹,能顯著提高蝙蝠蛾幼蟲的感染成活率,在規模化飼養條件下,120~150天的感染成活率可達99.8%,感染率和出草率均可達約90%,并且接種操作簡便,只需將感染液與蝙蝠蛾接觸即可實現感染。
與此同時,在生產上可通過針對性的定向篩選和進化來優化菌株,使人工培育的冬蟲夏草在有效成分和外觀上更加優質和穩定;還可通過調整感染液成分,擴大其侵染的蝙蝠蛾種類,從而擴充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產品類型。
這一創新成果使冬蟲夏草人工培育成功擺脫了對野外收集冬蟲夏草產生子囊孢子的依賴,解決了其導致的蝙蝠蛾幼蟲感染成活率低、菌株駁雜不穩定等問題,顯著降低了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成本,使人工培育的高品質冬蟲夏草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可能。
隨著人工培育技術逐漸成熟,未來人工蟲草可能成為中藥材產品重點開發對象,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自然蟲草資源下降的壓力。但從當前蟲草市場來看,要實現人工冬蟲夏草的產業化,需要從技術端、市場端和消費端同時發力。
四、產業鏈不斷完善,下游需求應用附加值提升帶動整體冬蟲夏草市場規模持續走高
隨著冬蟲夏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加強冬蟲夏草的科學研究、加強生態保護、保障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利用,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目前,青海省等地已持續推動冬蟲夏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培育形成采集、加工、銷售全鏈條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冬蟲夏草產業鏈不斷完善。冬蟲夏草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對野生或人工養殖的冬蟲夏草的采集和初步處理;中游為冬蟲夏草加工企業,負責對藥材進行深加工,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各種劑型的藥品或保健品;下游則面向醫藥行業及居民消費者,通過醫院、藥店等銷售渠道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在高端保健品市場,冬蟲夏草因其珍稀性和藥用價值而備受消費者青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近年隨著產業鏈不斷完善,下游應用附加值提升,以及消費者對冬蟲夏草藥用價值和滋補功效的認識加深,我國冬蟲夏草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冬蟲夏草市場規模達744.3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24%左右。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當下,大健康的浪潮還在持續,消費升級的紅利也還在延續,人們對健康保健的需求依然在不斷攀升。預計隨著大眾康養觀念轉變、人口老齡化加深等因素持續發酵,冬蟲夏草行業必將長期處在財富風口之上。
五、目前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出口量與出口金額整體呈現不斷增長態勢
近年來我國冬蟲夏草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進入2018年以來,我國冬蟲夏草出口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其中,2023 年我國冬蟲夏草出口量增長最為明顯,出口量為2.82 噸,同比較2022 年增加了 1.1噸、增幅約為 63.95%。2024 上半年,我國冬蟲夏草出口量為 1.35 噸,同比較 2023 上半年增加了0.26 噸、增幅為 23.85%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觀研天下整理
出口金額方面,與出口量走勢基本相同。2018-2023年期間,除了2020 年受疫情防控和出口價格波動等綜合因素影響,出口金額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在2023年達到最高值,出口金額達到4736.29 萬美元,同比較 2022 年出口金額增加了 2078.25 萬美元,增幅約為 78.19%。2024 上半年,我國冬蟲夏草出口金額達到 2016.09 萬美元,同比較 2023 上半年增加了 466.84 萬美元、增幅約為 30.13%。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觀研天下整理
出口單價方面:2018-2023年我國冬蟲夏草平均出口單價呈現先降后升態勢,但漲幅不大。具體來看,2018-2020 年間,我國冬蟲夏草平均出口單價連跌三年,到2020年跌至最低值(11812.78 美元/千克)。隨后2021-2023年,我國冬蟲夏草平均出口單價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漲幅均不大,依然沒有超過 2萬美元/千克,低于2018年。到2024 上半年,我國冬蟲夏草平均出口單價為 14934 美元/千克,同比較 2023 上半年上漲了 5.07%。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觀研天下整理(WW)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