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充分發展。2000年,外骨骼機器人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剛需應用豐富,預計2030年全球市場將達百億美元規模。國內外外骨骼機器人發展基本同步,在資本的關注下中國市場趨向成熟。相比人形機器人領域存在特斯拉、波士頓動力等巨頭系企業的格局,專門制造外骨骼機器人的企業目前還以創新型企業為主,競爭格局尚待成型。
一、外骨骼機器人剛需應用豐富,全球市場或達百億美元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4-2031年)》顯示,外骨骼機器人本質是可穿戴式機器人,是一種將人和機械動力裝置整合在一起的可穿戴設備。根據結構,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劃分為上肢外骨骼、下肢外骨骼;根據應用領域,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劃分為軍用、工業、康復等類型。
外骨骼機器人分類
分類依據 |
類別 |
特點 |
應用場景 |
應用領域 |
軍用、工業用外骨骼機器人 |
可幫助使用者增強肌肉能力、減輕負荷,故也稱為“增強型外骨骼機器人” 某些場景比較簡單重復對人體個性化設計要求低,對實現的功能要求沒有醫療端那么精細 |
工業領域內主要是重體力勞動、未完全實現自動化的領域,如汽車制造業、物流行業等軍事領域主要是用來提高單兵作戰能力 |
康復型外骨骼機器人 |
幫助老年人、殘疾人以及中風、偏癱患者等群體進行康復訓練,是當前中國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的主要應用領域 |
康復領域內可以分為B端和C端(民用端) 可幫助使用者通過行走訓練提升肌肉力量恢復下肢神經、避免關節及肌肉萎縮 |
|
結構 |
上肢外骨骼機器人 |
穿戴部位為使用者背部,一般可幫助使用者增強上肢力量 由主機箱、上肢固定結構、可動關節及連接結構等組成 |
主要運用于快遞物流、建筑施工等高強度、勞動密集型行業,例如EksoBionics公司推出的Evo輔助外骨骼,在佩戴者執行重復性的高空任務時支持手臂,少量應用于康復領域 |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
半覆蓋型:除主機箱外下肢僅有腿部固定結構、關節及連接結構 全覆蓋型:包括位于腰背部的主機箱,完全包裹兩條腿外側的金屬結構,以及足底金屬結構 |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主要應用于中風、偏癱等患者的康復訓練、老年人和殘疾人助行以及軍事等領域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外骨骼機器人剛需應用豐富,市場或達百億美元。醫療、工業制造、運動領域對外骨骼機器人的需求明確。從下游行業的終端用戶數占比來看,全球外骨骼機器人中醫療領域占比最大,約為41%,隨后是制造業、國防航空、商業等領域。
外骨骼機器人剛需應用領域
應用領域 | 簡介 |
醫療(包括助殘、運動康復、養老) | 因運動、工傷、意外等不同原因造成的肢體損傷患者,應有較大意愿使用外骨骼設備提供康復、助殘等功能。除了傷殘治療和助力,養老也是能發揮外骨骼機器人價值的典型場景。人口基數增加的同時,對于新生事物,銀發人群也在逐漸提高接納度。數據顯示,2023年銀發人群開始融入智能生活,超 4 千萬用戶使用智能家居 APP,并向智能穿戴等類型應用快速蔓延。 |
工業(包括制造、建筑) | 人形機器人的遠景是可以取代部分工人,外骨骼機器人則是提升工人的勞動能力、減少可能的勞動損害。 |
運動(包括戶外、運動訓練) | 戶外、極限和常規體育運動場景也是一個外骨骼機器人主流場景,奧運會火炬傳遞、始祖鳥 Mo/Go?等事件都對應這一應用場景。對于體育運動參與者來說,外骨骼既可以增強運動能力、提升運動成績,也可能減少疲勞程度、降低危險。而且在戶外運動愛好者群體中,設備往往是投入較大的重點領域。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根據數據,2022 年全球外骨骼機器人行業規模為 9 億美元,2030 年全球外骨骼機器人行業規模有望達到 146.7 億美元,CAGR 達 42.2%。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國內外外骨骼機器人發展基本同步,目前開始進入商用和加速階段
外骨骼技術的產生不晚于上個世紀初,產業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充分發展。國內外外骨骼機器人發展基本同步,自2000年開始進入加速階段。預計到 2028 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24 億元,2023-2028 年CAGR 為 50%
外骨骼機器人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
時間 |
發展情況 |
早期階段 |
1890 年 |
俄羅斯人尼古拉斯·亞根的發明了用壓縮空氣包為動力的類外骨骼系統 |
1917 年 |
美國發明家開發了以蒸汽為動力的外骨骼機器人 |
|
1960 年 |
最早的外骨骼項目出現,來源于美國軍方的增強型軍用裝甲,同期康奈爾大學也開始研究人體增強概念,很快開始研發外骨骼機器人 |
|
1970 年 |
通用電氣設計了 Hardman 系統,包含 30 多個關節、能舉起 1500 磅重量 |
|
快速發展階段 |
2000 年 |
在 DARPA 重點支持 EHPA(增強機體外骨骼)項目下,UC Berkeley 研發出下肢 BLEEX樣機 |
2001 年 |
ReWalk Robotics(已上市)在以色列成立,為首個通過美國 FDA 的醫療外骨骼系統 |
|
2004 年 |
日本筑波大學教授創辦 CYBERDYNE 公司,核心產品為 HAL(Hybrid Assistive Limb)外骨骼 |
|
2005 年 |
Ekso Bionics(已上市)成立,立足軍事、醫療等場景,長期保持和 DARPA 合作 |
|
國內外基本同步發展 |
2000 年 |
清華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外骨骼相關研究 |
2004 年 |
浙江大學研制出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機械手 |
|
2004 年 |
大艾、布法羅等機器人公司的國產品牌開始起步追趕 |
|
2013 年 |
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后工作站發布我國首部外骨骼裝置“單兵負重輔助系統” |
|
2014 年 |
中科院常州先進所研發 EXOP-1 外骨骼系統正式進入調試階段(22 個傳感器、6 個驅動器、1 個控制器,造價 30 萬元) |
|
2017 年 |
邁克機器人發布 BEAR-H11 外骨骼機器人,全球首次采用柔性驅動器為輸出,幫助殘障人士站立行走 |
|
2018 年 |
大艾機器人獲中國首個外骨骼機器人 NMPA 注冊證(可向市場銷售),標志著產業正式在醫療康復領域商業化 |
|
2022 年 |
冬殘奧會上 AiLegs 艾動助力胸 7-8 高位截癱患者傳遞火炬,團隊還研究了 AiWalker艾康外骨骼機器人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外骨骼機器人獲得資本關注,行業趨向成熟
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投融資熱度也逐漸上升,且A-D 輪投資增多,行業成熟度有所提升。過去,外骨骼機器人獲得投資界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一級市場,特別是早期投資環節。2020年以來A-D輪的后續投資增多,從側面反映行業的成熟度有所提升。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四、外骨骼機器人競爭格局尚待成型,中國企業中偉思醫療注冊資本較領先
相比人形機器人領域存在特斯拉、波士頓動力等巨頭系企業的格局,專門制造外骨骼機器人的企業目前還以創新型企業為主,競爭格局尚待成型。目前海外以歐美、日韓等地區的企業為主,但體量也較為有限。
海外外骨骼機器人代表企業
國家 | 代表企業 |
美國 | AlterG、Bioness、Ekso Bionics、HuMoTech、Indego、Levitate、Lockheed Martin、Raytheon、Roam Robotics、Springactive、SuitX、UniExo |
加拿大 | Bionik Laboratories、B-Temia、Human in Motion、Robotics、Revision Military、Trexo Robotics |
澳大利亞 | Rex Bionics |
法國 | ErgoSante、Wandercraft |
日本 | Archelis、ATOUN、CYBERDYNE、Honda、Innophys、Skeletonics |
韓國 | Angel Robotics、Daewoo、Hyundai Motor、SG ROBOTICS、Walkbot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從國內市場看,代表性的外骨骼設備企業包括大艾機器人、布法羅機器人、傲鯊智能、中航創世紀、邁步機器人、邁寶智能、傅利葉智能、英漢思、極殼等。從注冊資本看,偉思醫療處于較領先位置,其次是大艾機器人、中航創世、程天科技、丞輝威世等。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