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充電機器人即“自動駕駛”的充電樁或移動充電樁,通常由底盤、電池組、充電樁、充電槍、機械、傳感器、控制系統、充電口感知系統、語音交互系統等組成。移動充電機器人主要有導軌式、分離式兩類,目前大多數屬于分離式半自動化結構。
一、電動汽車補能需求驅動下,充電樁與機器人技術結合產生移動充電機器人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移動充電機器人行業發展深度分析與投資趨勢研究報告(2024-2031年)》顯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市場化高速發展階段,產銷規模已連續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公安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7.18%;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市場占有率也已高達35.2%。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觀研天下整理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隨之而來的則是充電問題。尤其是現在L4級無人駕駛車輛的上路,更是會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對充電的需求也會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的痛點。
傳統的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就是兩種解決方案:一個是加大充電樁建設,一個是換電。
然而盡管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2024年上半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024.3萬臺。但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合理、結構不夠合理、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范、整體統籌規劃力度不足等問題。使得充電樁數量和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嚴重失衡,充電樁產業建設趕不上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速度。根據2024年6月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與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折算,樁車比大致為1:2.4,也還未實現1:1的理想目標,即一輛新能源車配備一臺充電樁。另外美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10萬輛,公共車樁比高達24:1,歐洲公共車樁比則達到16.4:1。
數據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觀研天下整理
更為重要的是,固定式充換電配套設施的建設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64.7萬臺,同比上升14.2%;樁車增量比為1:3。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94.4萬輛,?同比增長32%。顯然車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樁建設的速度。
另外換電模式也并不可靠,因為新電池可能會換來舊電池,電池質量無法保證,安全性存疑。另一方面,各大車企和動力電池廠商生產的電池規格和接口不一,換電模式的標準化仍在推進階段。此外,換電模式未大規模普及可適配的車型數量相對較少,成本極高,商業化不夠成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在此背景下,在電動汽車補能需求驅動下,移動充電機器人應運而生。
移動充電機器人是充電樁和移動機器人融合創新的產物,是以智慧物聯網技術為核心,集成移動工商業儲能、充電樁、應急保電、峰谷套利等核心能力,為用戶提供綠色、柔性的智能充電服務。移動充電機器人主要有集中用電、應急用電、臨時用電三類場景,另外作為特別補充,可解決特定場景的充電問題,主要應用在停車場、高速服務區、應急補能等場景。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和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充電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日益廣泛,包括公共停車場充電站、高速服務區、封閉園區、港口等不同充電場景,有效緩解充電樁資源緊張、排隊等待時間久、場地空間有限等痛點,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的全天候自動充電服務,可滿足不斷發展的自動化和電動交通領域的各種需求。
二、從“車找電”到“電找車”,移動充電機器人催生萬億市場
和充電樁、換電站需要“車找電”不同的是,移動充電機器人采用“電找車”模式,類似移動的能源補給站,車主可以通過軟件召喚充移動電機器人上門充電,像打車一樣方便。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因此可見汽車充電機器人行業具有爆發潛力。移動充電機器人作為一種新興的充電解決方案,具有充電快、不受車位限制的優勢,能提供快速靈活的充電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能源車充電難、續航短的問題。它們可以實現“車找樁”到“樁找車”的轉變,還具備自動避障、無人駕駛等功能,使用便捷。因此移動充電機器人在公共停車場充電站、高速服務區、封閉園區等不同場景應用廣泛,有望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充電補能基礎設施中占據一席之地。
移動充電機器人與車輛的配比如果設定為1:10,按照全球1億輛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計算,也就是說,移動充電機器人的數量至少是1000萬臺,目前的單價大概是20萬元以上/臺,未來降價到10萬元,也是萬億元的龐大市場。
此外移動充電機器人還可以鏈接光伏發電、儲能、新能源充電、智能電網,形成大的商業閉環。舉例來看,中能聰聰在2024年發布的小聰S140,容量達到140kWh,將智慧物聯網技術、車規級儲充技術、可移動機器人技術集于一體,具備200-750V直流快充快速充電、60千瓦大功率交/直流并網保電功能,支持零基建快速部署,除常見場景外,還可面向市政基礎服務設施、工商業園區、大型商業停車場、洗車店、4S店、建筑工地、大型活動等提供安全可靠的儲充服務,滿足臨時用電需求。
三、繼充電樁和換電站之后,移動充電機器人已成充換電市場新投資方向
繼充電樁和換電站之后,移動充電機器人成為充換電市場新出現的投資方向。目前已有四十多家相關企業先后涌入,試圖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據了解,早在2018年末,大眾就推出了移動充電機器人,如果車主需要充電,只需要撥打電話,移動式充電站就會被運到指定地點。當時大眾就宣布在2019年上半年在德國推出第一批移動充電站。2021年,大眾的移動充電機器人概念機成為現實,用移動機器人托運“移動機器人設備”拖車,到下單車輛處進行充電。充電完成后,機器人取回拖車,將其帶回充電站進行充值。
之后幾年,汽車整車廠商、機器人企業、能源廠商紛紛展開探索,相繼推出多款相關產品。例如國軒高科推出的“易佳電”、EV Safe Charge的“Ziggy"、能鏈智電的自研充電機器人、億嘉和的“全電共享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系統”、黑馬原力的“小黑G60”、始途的“途樂充”、遨博X享奕科技、以及遠景科技和始途科技等。
目前部分廠商移動充電機器人情況
企業 | 相關產品 | 相關情況 |
?大眾 | Car-to-X | ?大眾?是早期進入移動充電領域的公司之一,其推出的移動充電站可以通過智能應用程序或Car-to-X通信進行啟動,機器人能夠獨立完成從充電到斷電的全過程,包括攜帶移動儲能電池前往車輛旁、打開電插座蓋、連接插頭等步驟?。 |
行深智能 | / | 行深智能推出的充電機器人采用了獨特的‘電找車’模式,簡化了用戶的充電流程。車主只需發送充電請求,機器人便會自主導航至車輛所在位置進行充電。這種創新的充電方式不僅提高了充電效率,還降低了用戶的等待時間和操作難度。行深智能把儲能電池和充電樁集成到具備動態移動能力的無人駕駛小車中,將儲能電池的運營效率提升至“五充五放”,從而使停車場及產業園區儲能的盈利能力增長3~5倍。 |
福龍馬 | FLMSD08XDY移動充電機器人 | 福龍馬品牌的移動充電機器人則專注于為狹小區域內的車輛提供充電服務。其緊湊的設計和靈活的操作系統使其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停車環境,為車主帶來極大的便利。該車采用30kW快充為待充電車輛提供充電服務,可固定停放于停車場、小區等公共區域,也可搭載在專用車車廂內,工作時通過專用車尾板升降平臺轉移至地面,遙控操作行走至待充電車輛處。 |
能鏈智電 | / | 能鏈智電作為充電服務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充電機器人。該機器人集成了多種先進技術,包括自動駕駛、深度學習和3D視覺等,具有一鍵召喚自主尋車、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在線支付結算、自動回倉補電等功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移動充電需求。截至2023年9月30日,能鏈智電累計覆蓋充電槍超76.7萬把,連接充電站超7.3萬座。 |
匯電能源科技 | E-BOX | 匯電能源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移動儲能充電研發、生產、運維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公司推出的移動充電機器人E-BOX具備自動駕駛、充電功能,可儲31.6KWH的電量,充電功率30~60KW,充電時間30~40分鐘。該移動充電機器人具備特有燃料電池與鋰電池混合動力電量輸出的智能匹配技術,解決離網充電難題。除日常充電場景外,還可以作為應急救援、企業、辦公室用電等多場景使用。 |
智場移動充電 | / | 智場移動充電基于L4低速無人駕駛、視覺識別、高功率雙向功率模塊和儲能等技術,實現了以充電轉換器+能源車+無人駕駛運載車+補能基站為主體的全流程無人化綜合解決方案。用戶進入停車場后,無需耗時耗力去尋找充電樁,只需停在任意車位上,輸入車位號即可下單。充電機器人接收到指令后,可自動行駛到目標車位,為目標車輛提供充電服務。其間,能源車的回收、補能、為下一輛汽車進行補電等動作均為無人化運行,無需用戶或運營人員干預。 |
黑馬原力 | G30福寶 | 黑馬原力的儲充一體移動充電小車G30福寶,配備60KWh電池包及80KW多合一功率模塊,多合一智能操縱桿搭配前轉后驅底盤讓其具備很好的移動性與通過性,匹配場站運營人員或采取用戶自助模式,就能實現將快充電流及時輸送至停車場任意車位。 |
始途科技 | SATOR移動充電站 | 始途科技的SATOR移動充電站中,移動式充電機器人搭載自主研發的L4車規級低速自動駕駛技術,時速5公里,與人行同速;前置激光雷達,10公分制動距離。同時搭載全球領先的儲能充放電倍率主動調節系統,滿足快速充放電并降低電損,10000次循環周期,車規級電池直流快充,半個小時可充滿80%,功率模塊輸出電壓范圍寬,可涵蓋800v系統車輛,同時裝載液冷與低溫加熱系統,安全可靠。 |
遠景科技集團 | Mochi摩奇 | 遠景科技集團的“全球首臺綠色充電機器人”Mochi摩奇,具備智能駕駛與自動充電功能,可聽從車主召喚前往充電,真正實現“車樁分離”,解決充電設施資源不足難題。搭載了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配備了遠景AESC車規級安全電池,2小時即可充滿一輛續航600km的新能源車。搭載遠景EnOS?智能操作系統,充電過程中實時監測車輛電池健康度。 |
一汽紅旗 | / | 一汽紅旗研發的可移動智能充電機器人則展現了其在汽車行業的創新實力。該機器人移動式智能充電機器人集成了機械臂、自動化技術及全場景復雜環境下高可靠視覺系統,可以為電動汽車進行自動插槍充電操作,為車主提供更加智能、自動化程度更高、更安全、更便利、更高效的充電體驗。 |
氫馳動力 | / | 愛馳汽車旗下的氫馳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推出了CARL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項目,旨在推動移動充電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其多樣化的容量版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
動進科技 | / | 動進科技也曾提出一款新概念式移動充電機器人,據了解,動進移動充電機器人是根據大眾和愛馳的移動充電機器人的概念出發,結合自身研發優勢及市場實際應用需求,而設計的一款新型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從推出的產品概念圖可知,動進移動充電機器人是一款帶有多軸機械臂、可自主移動、能精準地將充電槍插入待充電的新能源電動車的充電口內,自動完成插接和充電。 |
國軒高科 | / | 國軒高科研發的全球首款量產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它自重2.1噸,配備4塊鋰電池,用380V電壓充電3.5小時就能為五六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運用于住宅小區、商業園區、停車場等場景,可降低電網負荷和電價成本。 |
國家電網 | 小光 | 國網金華供電公司自主創新研發的移動式新型智能充電機器人"小光",單臺容量為30千瓦時,放電功率為30千瓦,2小時即可快速充滿一輛續航里程約600KM的新能源車,適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電動車型。用戶可以通過APP來呼叫這款充電機器人,根據預先規劃好的路線自主行駛至指定位置充電,充電結束后可以自行返回。 |
?愛馳汽車 | CARL | ?愛馳汽車?推出了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CARL,提供20kWh、40kWh、60kWh三種容量版本,滿足不同車型的充電需求。使用CARL的60kW直流快充,可以在40-50分鐘內完成80%的充電?。 |
?遨博、享奕科技 | / | ?遨博?與享奕科技合作打造的移動式充電機器人,針對新能源公交車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無人充電場景提供了一套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集成了機械臂、自動化技術及高可靠視覺系統? |
?國網金華供電公司 | 移動式新型智能充電機器人 | 采用“樁找車”的使用方式,用戶可以通過APP呼叫這款充電機器人,它會根據預先規劃好的路線自主行駛至指定位置進行充電?。 |
摯達科技 | 蛇形自動充電機器人 | 摯達科技的蛇形自動充電機器人以其獨特的靈活性和廣泛應用場景吸引了眾多目光。無論是家庭車庫的溫馨角落,還是港口、礦山、物流園區等復雜環境,這款機器人都能游刃有余地提供高效、便捷的充電服務。其設計巧妙,既可選擇固定安裝于指定車位,也能自由移動,靈活應對各種充電需求,展現了極高的適應性和實用性。在核心技術上,摯達科技的自動充電機器人采用了先進的交直流集成一體式方案和大直流轉接式方案,這不僅確保了充電過程中電流的穩定傳輸,更讓充電槍的插拔動作變得柔順而高效。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四、發展存在掣肘,規范市場等待爆發
雖然市場發展向好,但目前移動充電機器人的發展存在一定的掣肘。這是因為移動充電機器人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與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規模化應用。特別是安全挑戰:移動儲充設備的安全性能是用戶和行業極為關心的問題,如何確保設備在不同環境下安全穩定運行是一大挑戰。例如市場上主流的移動充電機器人所搭載的電池包有30kwh、60kwh、140kwh等多種規格,由于都帶著一塊大電池,因此保證安全成為頭等大事。目前黑馬原力正在參與起草《上海地區新能源汽車移動儲能充電運行安全要求》,行業需要盡快確立技術門檻和準入標準,讓良幣驅逐劣幣。
另外在投資回報周期上,由于移動充電機器人市場起步時間不長,目前并沒有成熟的結論。不過,在初期的投資成本方面,移動機器人場站的建設要比固定充換電場站低。有相關人士表示,傳統的場站如果有10個停車位就會建10個固定樁,每個固定樁都需要土地租賃、建筑物建設和設備采購等成本。現在完全可以只建3個固定樁,再搭配7個移動充電機器人,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擴大了充電服務范圍。(WW)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